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基础学科建设情况介绍
一、学科基本情况
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始于1958年成立的气象学教研组。2004年6月,成立我国高校第一个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丑纪范院士任名誉院长。学院成立以来,秉承“学笃时宜风正人和”的院训,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将地域劣势转化为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办出区域特色”的发展理念,围绕“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大气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应用气象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大气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2年入选第二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科进入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图1 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事业发展图
学科点现具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甘肃高校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有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合作)、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大气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挂牌中心(基地)、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引智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是我国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图2 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教学科研组织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青年研究员8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先后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大气科学教学团队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支。
二、人才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学科建设秉承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理念,以精英教育为宗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拥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能够为国家气象、国防、航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建设、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勇攀科学高峰的高水平拔尖人才、国家栋梁和学术大师。
大气科学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应具备如下科学素养:
1.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大气科学专业理论功底,还要熟悉地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
2.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拥有国际视野,具有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合作交流潜力,掌握大气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
3.志怀高远,开拓创新。拥有引领大气科学学科发展的潜质和追求,经过完整的科研训练,具有开阔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科建设亮点
1.注重自培自育,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克服地域劣势和经济水平带来的人才引进困难,注重自培自育,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赴国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学习,显著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和国际化视野,打造出了一支锐意进取、素质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团队。
2.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前期与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大气科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拔尖计划1.0(萃英学院)获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进一步深入探索现代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动大气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拔尖人才更快、更好成长的培养模式。
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一流育人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多年来为我国气象、国防、环保和民航等科研、教学和业务单位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校生荣获全国“三好学生”、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等,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志愿服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中荣获佳绩。毕业生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4人。
4.积极扩大内外合作,增强学科竞争实力
与中国气象局及其所属全国气象部门开展合作,在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省局共建的“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先后新建“兰州天气气候联合预报与实训中心”“兰州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等,签署了“共建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协议”“共建十大赌博正规网址排名榜框架合作协议”等。以国家外专局/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为基础,形成“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先后与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英国利兹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申请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开设全英文课程,举办讲座及短期授课,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主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四、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举措
(一)完善选拔-考核-跟踪机制,打造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拔尖学生的选拔机制,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团队,综合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注重天才、偏才、怪才的发掘,面向全校“不拘一格”选拔优秀生源,让有学术特长的优秀学生能进入到拔尖人才培养快车道;建立科学、动态的过程管理机制,定期对拔尖基地学生的学业状态进行考察和评估,实行“优者进、劣者出”的动态管理考核模式;成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专门工作小组,实行一人一档,对拔尖人才的就业情况、工作环境、所取得的成就等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系统分析跟踪调查报告和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修订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更加完善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二)搭建科教融合发展平台,打造高端科学研究环境
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观测站、“一带一路”激光雷达观测网、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等科研资源,融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天气气候联合研究与实训中心、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气象台以及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打造适合拔尖人才发展的科教融合的成长环境,支持拔尖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全面提升拔尖人才科研素养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三)完善学业考核学分制,建立人才成长快速通道
重点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大气科学核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主攻数理基础课程和大气科学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科交叉的能力。探索实施拔尖学生弹性学制和以学分积累为毕业标准的“学分制”,达到学分即可申请提前毕业,本研贯通、提前攻读研究生;实现“理论基础、科研训练”双轨制考核体系,充分尊重拔尖人才培养规律,打通人才成长快速通道。
(四)创新学科教学体系,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融合信息化和虚拟仿真等新兴科技与教育技术,实行小班化、小组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双向互动研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加强拔尖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四位一体、四维实训、五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拔尖人才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3+N大类教学体系(“3”:以数学,物理,大气科学核心课程为基础,“N”:鼓励学生跨专业、院系、学校选修相关学科课程以及学科前沿),促进大气科学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
(五)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引导拔尖人才全面发展
深入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在教学科研上的优势,实现全程导师团队负责制。通过“导师制”、“教授开放日”等,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三走进”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拓展拔尖人才学术视野
进一步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加强全英文和双语课程的建设,办好暑期学校和国际周活动,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开设全英文课程、英文学术讲座和研讨班,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国际前沿科学的熏陶;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犹他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合作,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渠道,开展联合办学和访学实践,加强拔尖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视野,为拔尖学生提供优越的成长条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且具备引领学科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五、近5年学科建设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获批国家级“双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甘肃省级“双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1个;新增国家和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各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出版教材6部,教师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近20篇;本科生在国内大赛中国专利年会“校园发明与创新”银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世界一等奖”及“国家一等奖”、“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大赛中荣获多项荣誉;2021年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升学率为58.5%。
2.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举办和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气象防灾减灾等活动,将理论、实践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坚持一流科学研究支撑一流教育教学,推动一流科研平台和资源与教学相结合,依托半干旱气候变化、西部环境、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校内外科研机构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发挥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教学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创新创业训练+暑期学校+优才培育计划+硕博连读预培养”的模式,建立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制度,全面实行早进实验室、早入科研门的“两早计划”,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3.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以全球干旱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为主线,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近50项。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及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与中科院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初步建成“一带一路”激光雷达观测网,成功构建了全球荒漠化风险评估系统;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广泛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与防治、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军民融合项目。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
2021年到账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00余万元,发表各类论文21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批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持续推动“子午工程”兰州站和“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建设,持续加强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平台和半干旱区大气-生态交互作用野外观测平台建设。
4.社会服务能力、质量和影响不断提升
建设“一带一路”激光雷达观测网、开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与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兰州站,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系统开展西部地区人地系统耦合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承担多项黄河流域国家级重点项目,从国家层面为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承担多项国防科技攻关项目;研发“全球COVID-19疫情预测系统”,以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连续12年积极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活动,荣获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5.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新增全国气象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及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研究生十佳导学团队”各1个;1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荣获全国学科类青年教师交流竞赛一等奖;涌现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等一批师德高尚、水平一流的教师。
新增中科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5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入选WCRPSPARC科学指导委员会,1人入选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
6.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与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英国利兹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座并开设全英文讲授课程4门;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大气化学-气候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竺可桢论坛);与中国气象局签订局校共建学院框架合作协议。